苗木行业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现在的苗木行业,很多人把品质排在第一位,因为市场也告诉我们,只要有好的苗子,就不愁卖,而且价格也不错。这个问题在业内已成共识,不断拉开株行距、加强修剪等措施也大行其道,相反的,劣质苗市场越来越窄,即使低价,很多时候也无人问津。
同质化是苗木经营的一个巨大风险,大家都在提质,几年后也必然会产生一批现在看质量还可以的苗子过剩。那么该怎样规避这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呢?得靠“品质+品种”,特别是苗圃自己选育或拥有新品种权的新优苗木品种。
品种差异是天然“错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是流传苗木行业数十年的经营“宝典”,也被众多实例证明为行之有效,其核心就是“不战而胜”,最好的竞争就是不竞争,保持品种、产品的稀缺性和定价权。
品种是最重要的,它是天然的错位。现在工程市场需要的是多样性的苗木品种和产品,如果不同的苗圃生产不同的产品,既能满足工程方的需求,相互之间也不会打价格战,是不是两全其美?
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情况,实际是多数人是跟风,什么好卖就都种什么,结果造成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错配,一些珍稀的乡土树种很少有人去选育、生产。这当然与市场不成熟、销售渠道窄、供需脱节等有关,但也反映出很多苗圃在经营思路、定位上不够明确。
品种红利越来越近了
苗圃种“热”(热炒的产品)不种“缺”(有需求,很少有人种的产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品种保护不力,辛辛苦苦选育出来的品种,一推向市场就成为“公有”的,谁都可以种,可以繁,往往赚大钱的是头脑灵活的“偷”育者,选育、推广企业赚钱的少,有种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感觉。
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而且将越来越规范。今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10周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扩大开放的4个重大举措之一。习近平主席提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对于侵权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张志成说,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惩处力度是关键,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来讲,核心要害就是我们对于侵权违法者要予以应有的惩处。
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修订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这将使我国的法规不断向UPOV1991文本规定靠拢,将更加有利于对新品种的保护。中国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如赔偿数额由50万低额向300万的高额赔偿发展;诉讼时间将变短,大多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举证责任由谁主张谁举证向有限的举证责任倒置方向发展等。
山雨欲来风满楼,种种迹象表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保护已然不可避免,这既是对育种者的保护,也是对行业竞争秩序的规范。
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
植物新品种权与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一样,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比如大家热议的“独角兽”企业像华为等,就拥有大量专利等知识产权。
现在大家都在谈行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告别过去数量扩张、价格竞争的粗放发展模式,进入到品牌竞争、品质竞争、创新竞争中去,无疑新品种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将成为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护城河”,早建设早得益。
对于苗木经营者来说,最便于入手的还是新品种选育,或者合作开发,潜心做自己的工作,静静的等新品种红利的风口到来,或许这个时间比你想象的要短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