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融入四大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今年全国“两会”上,生态文明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融入四大建设?人大代表们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指出,要始终坚持既要GDP,更要绿色GDP;既要靠山吃山,更要爱山护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白金明指出,整个经济、社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很难发动全社会共同遵循或者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不能为GDP、为产业、为一些数据而不惜拼资源、拼环境,搞所谓的政绩工程。
充分考虑生态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乔新江指出,要在进行“四大建设”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乔新江说,经济建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如果没有生态环境作支撑,经济建设就会受影响;文化建设不能离开青山绿水,信阳之所以有好的歌舞艺术,就是因为青山绿水给人以灵感;社会建设不能离开环境保护,如果不能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社会就不会和谐。
将生态文明建设入宪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目标,但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突破观念局限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从制度和行为上扭转错误的政绩观。
王如松联名30多名代表,提交了《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的议案》。他指出,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必要在根本大法——宪法中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在记者会上表示,贵阳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在组织体制方面,贵阳市整合了市环保局和市林业局的职能,组建了生态文明委员会,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还组建了生态法庭、生态检察院、生态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