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破解三大难题
来源: 四川日报 作者:王成栋
12月8日消息:2014年12月10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宣布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时间为2014年至2020年。作为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首批启动省份,2014年,国家下达我省退耕还林任务65万亩,今年下达50万亩,两年退耕还林任务共计115万亩。
此前,相关政策已明确,新一轮退耕还林过程中,相关地块选择要有据可依,不再划定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农户可自愿选择树种,并支持鼓励农户将退耕地以转包、流转等方式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集中。
一年之后,2014年65万亩任务已经完成。退耕的是哪些地块?造林时如何选择树种?在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的背景下,谁来种树?带着疑问,近日,记者赶赴任务最多的广元市苍溪县、巴中市通江县以及泸州市古蔺县走访调查。
A 核心之问 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分向哪?
12月2日,临近中午,古蔺至叙永高速公路一侧,苗家风情的建筑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上寨组村民陶永贵正在自家办的农家乐里,和贵州来的游客聊着天儿,“这片竹林,好多都是我们这退耕还林之后新栽的。”
去年底,四川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陶永贵所在的团结村,第一次被纳入退耕还林范畴。
经过前一轮退耕还林之后,四川还有多少土地可退?这些任务指标,主要下达给了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内部,又如何细化分解?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泸州市古蔺县。
大范围:贫困、民族、生态脆弱区
“以前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汤汤。”提起过往,陶永贵直摇头。他拿出一张10年前全家人在村口的留影——背景中,布满石块,完全看不见树木的影子。“古蔺县的石漠化一直都很严重。”古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且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遍布全县。为了对抗石漠化,农户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拦土坝、植树造林……然而,由于缺乏经费,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前夕,古蔺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农户意愿,规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0万亩。
除了生态脆弱,当地还希望通过退耕还林摆脱贫困。古蔺县政府统计,2014年,古蔺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二,贫困人口达到20.3万人。古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实施退耕还林,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补贴,增加农户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营造特色经济林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从全省来看,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我们重点倾斜的就是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区位重要地区以及四大扶贫攻坚地区,它们之间有着高度重合性。”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介绍,在区域明确之后,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向88个贫困县倾斜,“予以优先考虑。”
小范围:具体地块须满足三大要求
那么,古蔺县获得的退耕还林任务最终会被分解到哪些地块?“我们主要是把任务分解到高速公路沿线。”古蔺县林业局局长董维福介绍,刚建成通车不久的古蔺至叙永高速公路,由于工程建设等因素,地表生态亟待修复;并且,公路沿线是特色水果、木本药材等林业产业发展聚集区,农户退耕意愿较强。2014年,古蔺县2.91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全部分解至这条高速路沿线。
此外,综合水土保持、景观恢复、生态治理和林业产业发展等需要,古蔺县林业局将退耕还林主要区布局在赤水河流域,黄荆和太平景区,贫困地区,朝门水库、观文水库和石梁子水库的汇水区等。这其中,赤水河流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集中连片区以及特色水果重点发展区;黄荆和太平景区正着力培育森林景观植被,在这里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景观资源;三大水库的汇水区则是水库保持的需要。
为精准落实地块,古蔺县政府特意斥资54万元,购买了全县“矢量化地形图”。在林业和国土部门共同努力下,将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条件的地块一一落实。
陶永贵记得,在正式退耕之前,乡林业站曾派人来过三次:第一次,是发放退耕还林申请表格,他写下了申请书;第二次,乡林业站和县国土局派人过来具体勘察地块;第三次,则是来具体指导选择树种和造林。
包建华表示,农村土地如想要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区,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地块坡度大于25°;非基本农田;地块承包经营方主动申请,“这些都是硬性指标,也是退耕还林的前置条件。”她还透露,‍
B 选择之难 退耕以后该种啥?有点“抠脑壳”
12月1日,大雾刚刚散去,家住苍溪县陵江镇镇水村的刘正喜就提着镰刀上山了,“核桃园周边的枯草始终是火灾隐患,趁着天晴,正好清理掉。”
去年底,通过申请,他家的3亩多坡耕地被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几经周折,最终种上了核桃,而并非苍溪的名片:梨树。
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之时,中央和省上就明确,不再划定经济林和生态林的比例,农户可以选择树种。然而,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技术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多数农户或多或少经历过选择难题。
困惑 信息不对称农户面临树种选择难
去年底,刘正喜家3亩坡耕地被纳入退耕还林规划。此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一直为一件事儿发愁:究竟该种什么树?
刘正喜说,这3亩坡耕地,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不足,“过去都种苞谷,一亩地也就收个四五百斤。想来想去,都不晓得种啥子树合适。简直‘抠脑壳’。”
刘正喜的苦恼具有普遍性。陵江镇镇长权利介绍,“此番还林地块坡度较高,土地相对贫瘠。”但既然要退耕还林,肯定还是要看重收益的。
实际上,早在去年底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之际,苍溪县林业局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过一次摸底调查。收集完农户们写下的意愿表,苍溪县林业局局长徐进波犯了难:农户们打算种的树种五花八门,“有的效益比较低,有的市场已经饱和,有的干脆就不适宜在我们这里生长。”
徐进波坦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户对于市场所知甚少。若农户树种选择不当,很可能让“能退耕、还上林、稳得住、能致富”这个退耕还林的初衷落空。
破解 派出科技员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
上一篇:四川仪陇:山水园林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