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联花木!  联系电话:028-82627732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news more+
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时间:2013-09-10    点击量:1964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来源:国家林业局

 

    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对工业文明反思后的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从广义上来说,生态文明有多层含义:第一,在生产方式上,以文明生产为特点,追求资源产出率高、环境友好,低投入、高产出率;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为目标,崇尚勤劳节俭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以符合自然规律的道德、规范和目标为价值导向。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学设计路径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境优先、生态恢复为主,以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控制资源消费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应当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直观感觉是水变清、地变绿、天变蓝;生态文化和价值观成为共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一方面,我国不能到工业化完成后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那样就会失去先进理念引导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不宜过分超前,需把握一个合适的。总的来看,2010年至2030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既要推动经济的生态转型,又要减少转型过程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既要还清环境污染的历史遗留,实现部分环境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良性耦合,又要部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在路径的选择上,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造传统的工业经济,寻求实现现代化的最有效路径和最小的时间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用知识、信息和创新来替代一部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从而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消耗、高产出、环境友好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迫切需要推动发展理念由注重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向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能循环、高效率转变;推动消费模式由铺张浪费、比阔气、讲排场向适度消费、精打细算、回归本真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制度是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及准则的总和。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制度激励约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的形成。

  其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建设向规划适度超前、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物经久耐用转变,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卫星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按生态学原理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限制不节能的形象工程建筑;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在大中城市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协调的道路体系,实行交通运输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等措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中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公路、沼气、电网和危房改造。从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形成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格局。

  其二,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做好国土空间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并严格执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保护耕地,珍惜每一寸国土,拓展生存空间。海洋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迫切需要发展蓝色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其三,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这是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投入实现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矛盾十分突出。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土地、水、能源、矿产、森林、海洋等资源是一切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应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途径包括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四,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应推动生态建设与保护向产业化、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当前应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修复,解决城市雾霾多发问题。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防沙治沙工程等,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运用好自然的修复能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以水资源存量和供应能力确定发展规模;健全灾害预警和防治系统,提高风险应急能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其五,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经济政策,引导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建立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指标体系,如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等指标,增加其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中的浪费和漏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快推动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立法,处理好与相关法规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善、高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

  其六,以较低的成本集约高效地建设生态文明。利用市场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降低节能减排成本,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从源头上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和补贴政策,健全绿色投资政策,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造福当代、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应改变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当前轻长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纳入到宏观决策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培训,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纳入教材,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成都三联花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8-82627732   邮箱:sanlianhuamu@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天乡路三段  蜀ICP备12022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