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珙县:青山掘宝 林农增收新路径
来源:国际在线
初冬,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各林场转一圈,记者看到,林下种植的中药材生机勃勃,林下养殖的绿色无公害鸡神采奕奕……这些都是山里人用勤劳和智慧发展林下经济结出的累累硕果。
珙县,林业用地面积为82.1万亩,森林覆盖率48.57%。如何充分发挥林荫优势?如何让林业效益最大化?日前,记者走进珙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深入采访,探寻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 林下经济初见成效
“每公斤800元,长期饮用降压、降脂效果明显。”光是这几个关键词,就让人对这种叫绞股蓝的林下作物产生极大兴趣。
近日,记者走进珙县绞股蓝的主要生产地恒丰乡。“我家有林地2.3亩,平均一年只有四千块钱,2011年我家专卖绞股蓝就挣了一万多块钱。”黄柏村6社村民李文军指着山上刚被采摘过的绞股蓝说到。“但是野生的太不好采了,价格又在上涨,我们家今年打算承包林地,移栽15亩。”对发展林下经济,农民自己有一本帐。
珙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恒丰乡的绞股蓝是野生的,农户一直采取分散、粗放的方式自行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珙县林业局请来了德国专家,研究并试验了绞股蓝移栽技术,指导恒丰乡集中成片种植,同时并争取了1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绞股蓝产业化发展。
恒丰乡黄柏村主任赵纪红告诉记者,在林业局的帮助下,他们搞起了300亩基地建设,成立了专合社,全村的人基本都参加了。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亩可以栽2000株绞股蓝,产值可以达5000余元,那么300亩产值可以达到150万元,今年他们村的目标是人均收入达1000万元。
由政府引导、村民自主发展,很多林业大镇都开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目前下罗、孝儿、上罗等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在林下养殖山地土鸡、桑园套种黑花生、紫红薯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在林下种植黄连、绞股蓝、天麻、竹荪等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据统计,2011年,珙县林业总产值达8.61亿元,林农从林业产业上获得人均纯收入930元,而林下经济年产值就达0.9亿元,林农增收1800万元。
龙头带动 林下经济渐成规模
“我这林子里养的生态鸡呀,每只可卖到100元以上哦。现在可是供不应求呢!”记者在珙县巡场镇田坝村23岁小伙赵强家的林地里看到,一只只体态娇小、目光锐利的土鸡灵巧地从树林里、土堆上、坡地下穿梭往来。据赵强介绍,2011年,他流转了村里的450余亩林地,用于发展林下养鸡,另外加上种鸡出售、土鸡火锅店等连锁产业,一年下来产值可达180多万元。
订单产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珙县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着力培育一批以林禽、林畜、林桑、林茶、林药、林菌、林菜为主要内容的林下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林农发展致富。林下经济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链条。
“目前,用先进的工艺制作的绞股蓝茶,优质龙须的价格已经上千了。”珙县僰乡花生食品厂总经理蒋开金说。
目前,珙县林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以“下罗力川牧业山寨土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26家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鸡60万只,产值6000万元;以珙县僰乡花生食品厂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展桑园套种黑花生、紫红薯2000亩,生产黑花生52.5万斤,紫红薯200万斤,产值400万元;以林海竹荪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展林下种植竹荪500亩;以僰丰绞股蓝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专合社开展林下种植绞股蓝500亩,黄连100亩。
林下掘宝,开发“绿色银行”,珙县定下了力争到2015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达5亿元,带动农户2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